用圖片說故事 – 簡報的藝術

相信大多數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上台做過簡報的經驗吧?然而不知道為什麼,大多數的人一聽到要簡報,就開始覺得頭痛,而普遍我們對簡報的刻板印象不外乎是無聊,無聊,還是無聊。

一般人的認知裡,所謂的簡報就是把所有找到的數據,資料,以及文字全部丟到投影片上,又因為投影片的字體一定要夠大,以致於往往許多簡報上會看到一段劃中間被截掉,下一頁最前面還得要補上 continued,用來提醒大家: “Hi~請從這裡接著繼續看下去喔~”。這種把整份報告原封不動的複製貼上當簡報,說真的已經不能叫做投影片而是應該要稱呼為投影件了。而且如此一來,演講者便也失去了他存在的意義了,因為既然觀眾所需要知道的東西全部都在投影片上了,那還不如直接看就好了,多一個人在那邊解說反而只會讓聽眾分心,不知道到底應該要看投影片還是要聽演講者解說。另外沒有意義的動畫或過場效果盡量不要使用,同樣的這只會讓你的觀眾分心。

但是無論是哪種情況,任何簡報中最忌諱的就是滿滿都是文字的 “投影件”,這一點也是大家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一。有人可能會替自己辯護說 “要講的東西那麼多,根本記不住,直接把要講的東西貼上不是很方便嗎?”,然而你想想看,當你坐在底下,看到一位演講者在簡報途中不停地回頭看簡報,中間還停頓好幾次,會不會讓你有種 “這傢伙根本沒準備好” 的感覺?同樣的,當你這麼做的同時你也會給別人這種感覺。如果你想要表現的很好,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將講稿全都背下來。我還記得我有次要做簡報,時間約6分鐘,而我從每張簡報的 layout ,擬講稿,到最後的 rehearsal 我一共花了一週的時間才準備好。

另外一個大部分人在準備簡報時常犯的錯誤就是,當一聽到要做簡報,第一件事就是打開 PowerPoint 或者是 Keynote 。你或許會覺得 “這有什麼問題,不開 PowerPoint 要怎麼做簡報?” 當然我不是說都不用 PowerPoint,但是你第一件該要做的事就是關上你的電腦,拿出你的資料,擬好簡報的流程之後,拿出紙跟筆開始畫分鏡。沒錯,就像是拍電影那樣,因為簡報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跟在說故事沒兩樣,只是今天你所要扮演的角色是導演,而你所要做的就是要用圖片來說故事。我還記得我曾經看過最精采的一場 Keynote 是投影片上完全沒有任何文字,只有一張張的照片;簡單來說那場演講,如果少了講者,那份簡報就會變得沒有意義,而演說者存在的目的就是賦予那些簡報生命。當然這是很極端的例子,有時候還是要巧妙的運用一些文字才能讓整張簡報更有張力。

 

iStock_000017784477Medium

單從這張照片來看,或許沒什麼意義

Screen Shot 2014-09-01 at 9.58.57 PM

配合文字和演講者的解說,這張圖片就有了意義 – 全世界有超過10億個智慧型手機使用者

(圖為2012年資料)

 

而當你構圖完之後,就可以開始上網去找你所需要的照片,這裡提供一個還滿不錯的網站 – iStockPhoto,你可以在上面找到各種主題的高品質的照片,而且基本上你想找的主題在上面都一定會有相應的照片,只不過這些照片是需要付費購買的,而且說真的還挺貴的。但是該網站上每週都會有一張免費照片提供給會員下載,也算是挺不錯的啦。至於文字跟圖片擺放的位置跟如何排版之類的,最常見的就是九宮格構圖,三分構圖,以及對角線構圖,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去找一些簡報相關的書籍來看,我個人推薦 slide:ologyPresentation Zen, 以及 Presentation Zen Design 這3本書,裡面有詳盡的介紹該如何準備一場完美的簡報 (包括所謂的 Elevator Pitch,如果想要有效的傳達你的訊息給聽眾,絕對有必要在這方面下功夫)。

不過說起來慚愧,我也只有用英文做簡報時可以很順,用中文的話可能就沒辦法了,這方面我還得要多加強才行。至於一些演說方面的技巧,強烈建議多看 TED 的演說,絕對會讓你在短時間內有大幅度的進步。

最後附上一個影片,裡面詳盡的介紹了各種使用 PowerPoint 的大忌,還挺有趣的,有時間的話可以看看。

Leave a comment